7月4日凌晨1点17分,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地灾排查工作的负责人李杰豪接到攀枝花市国土局紧急电话:“米易县撒莲镇湾崃村13组小板厂发生滑坡灾害,滑坡方量约60万方,形成堰塞湖,堰塞体高15米,严重威胁周围居民的安全”,电话中市局要求调查组早上6点前往汇合赶赴受灾点滑坡现场开展应急调查。
险情即是命令,作为攀枝花市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支撑单位,李杰豪明白滑坡和堰塞体危害的严重性,带领排查组成员立即行动起来,一边向省地勘院领导紧急汇报,一边安排连夜赶制米易县撒莲镇湾崃村十三社小板厂滑坡应急调查工作手图,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天都快亮了。
趟水急行 只为百姓的安心
8点30分,当调查组赶到离滑坡现场2公里处,面临了新的难题,道路被冲毁,要想到达现场,只有徒步趟过水流湍急的拖船河。为了早点掌握第一手地灾资料,为了老百姓的安全,排查组成员没有过多的考虑,二话不说,脱掉雨鞋,手牵手趟过了湍急的拖船河,顾不得浑身湿透,继续急行,及时的到达了现场。
趟过拖船河前往滑坡现场
“看!这些地方昨天都是没有裂缝的!”
“这个裂缝昨天宽度不足10厘米!”
“快看!快看!那根竹竿是我们昨天做的滑坡监测桩,我们是埋后缘斜坡上的,怎么到这里来了?”
看到技术人员到达了现场,当地干部和百姓们仿佛看到了救星,纷纷围拢来,七嘴八舌的提出了对滑坡的焦虑。在详细察看后,出于职业的敏感,李杰豪意识到这里已经很危险了,立即提醒大家:“滑坡变形已明显加剧,大家赶紧撤离!注意安全!”。说话间,在他前方10多米处,一块约1立方米大的石块从山顶滚落,瞬间砸倒几间房屋。在排查组的指挥下,现场人员安全有序的撤离到了安全地带。
前往滑坡中心区域调查
危险与困难 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在安排好全部现场人员后,排查组人员却没有停下,迎着滑坡的危险,他们深入到滑坡的中心区域,对滑坡区的后缘拉张裂缝、两侧边界、前缘剪出口以及河道中的堰塞体进行全面调查。滑坡后的山间,时刻充满了说不清的危险,不时有大小不一的滚石和泥块飞来,脚下的泥泞山路也让他们成了一个个泥猴,但是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敏锐的判断,他们躲过危险,圆满完成了任务。
中午12点20分,现场调查结束,排查组给出了准确的数据。滑坡体后缘产生明显拉张裂缝,裂缝延伸长度约250m,下错高度约8米,且在滑坡体内部可见数十条横向的拉张裂缝及纵向的剪切裂缝,已发生明显的滑动。初步估算滑坡体长约400米,宽约350米,厚度15-25米,方量约230万方。滑坡体前缘的拖船河沟道内形成一高约15米,顶部宽约35米,沿拖船河长约60米的堰塞体,距下游沟口安宁河仅约3.5km。
而更让人揪心的是,堰塞体至沟口段的两侧岸坡上居住了14户农户,虽然人员已经紧急撤离,但朴素的农家人舍不得自己的家园,不忍放弃原来的家,因此,是否能继续居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滑坡后缘裂缝
受损的房屋
汇报调查结果
科学判断 “地矿铁军”名号再次唱响
“滑坡区房屋还能不能继续使用?”
“前面拖船河里的堰塞湖会不会溃决?”
“拖船河沟口处的安置点还能不能修建?”
在下午的会议还没开始前,负责应急指挥的米易县常务副县长谭明安就着急地向省地勘院的技术员提问了。
调查组根据对滑坡体的前期调查情况,向谭明安副县长作了详细汇报,就滑坡体变形危害情况及避让搬迁等提出了建议。并建议该县加强对滑坡体和堰塞体的变形监测,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对拖船河流域受威胁住户加强预警。
省地勘院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得到了谭明安副县长和参会人员的一致赞扬,他们不怕苦、不怕难的工作作风也让“地矿铁军”的名号再一次唱响。